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

佳農小組長之家

"佳農小組長之家"使用百分之百台灣本產黑芝麻,製作出麻油.麻清油.芝麻糖.與芝麻粉,絕不摻雜其他油品與防腐劑,請安心食用! 並請您共同支持台灣小農~
胡麻油(每罐550ml)600元
胡麻清油(每罐550ml)630元
芝麻軟/硬糖(300克)140元
芝麻粉(300克)170元

芝麻糕(200克)120元
芝麻醬(300克)220元
歡迎訂購~訂購電話06-7222960 ; 0925-769958 ; 0910-884957
滿3000元免運費 未滿3000元運費130元
匯款帳號700(郵局)019128-9 094183-4 戶名:黃林梅








芝麻醬

芝麻脆糖

芝麻軟糖

芝麻糕

黑芝麻粉

黑芝麻粉
容量:300g ±10
價格:180元/罐
保存:120天(開封後請存放冰箱)
食用:泡牛奶、豆漿、米漿、稀飯、果汁均可。增加美味與營養。
備註:芝麻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、E與鈣、鐵等礦物質及蛋白質、醣類、膳食纖維、鎂、鋅等多種微量元素。



胡麻油 / 胡麻清油

胡麻油 / 胡麻清油
容量:550ml ±10
價格:胡麻油500元 / 胡麻清油550元
保存:18個月(於常溫下保存即可,請勿放冰箱)
※備註:
1.胡麻油是天然、未精製、未氫化的初製好油,其發煙點為177℃。
2.『胡麻清油』的原料也是黑芝麻, 與胡麻油的差別在於只炒三、四分熟、冷壓製造而成。可用於涼拌,替代橄欖油。
3.底部沉澱物為正常現象,請安心食用。


徵人幫忙採收

現在有錢還請不到人幫忙採收 看著有些芝麻因為成熟裂開掉在土裡 心裡真是相當不捨...... 有沒有人要假日打工賺外快 ? 一天8小時1500元(去年才1100~1200元) 要的這個禮拜日11/30 缺人手中!!


相關訊息

台灣商周:台灣沙拉油殺到比大陸還便宜2013/11/08
15年來,原料漲了兩倍多,產品只漲了約三成,色拉油還賣得比淘寶低,但消費者卻還想相信用新台幣150元可以買到2500顆橄欖才能榨出 1公升,來自西班牙的特級冷壓橄欖油。台灣消費市場本身充滿了只求低價不問成本的心態,才是今天讓大統老闆敢鋌而走險的最大動力。
今天的台灣,賣橄欖油可以不含橄欖成分:把五種最常見的植物油混在一起,改喊出健康概念,價格可以賣更高;目前流行的橄欖多酚油其實含了棕櫚油、純植物性乳化劑、維生素E等成分,因此從最貴的食用油到便宜的,價差可以達到20倍。
這就像是食品油大魔法,通過國際市場鎊種大宗交易的油品,大廠混搭或換口號變成迷惑消費者的產品;小廠競逐低價進口粗製油、精製油回來分裝,現行檢驗辦法卻難有效檢驗出成分,也埋藏了更多的未爆彈。
然而,第一個要認清的事實,台灣食用油市場已經很低價,色拉油賣得比淘寶還要低,這是台灣全面開放市場之後帶來的好處,讓消費者享受充分競 爭之後的低價,但也同時帶來市場競爭無法避免的負面影響:市場大洗牌、利潤縮減,所以大廠商用各種手法包裝,小廠商鋌而走險。
台灣食品油最大的原料來源是黃豆,15年前,台灣一年約進口250萬噸黃豆,是世界上主要的進口國之一,甚至可以說是強國,因為13億人口的中國大陸,當年也才進口200萬噸黃豆。
然而到了今天,大陸一年進口量預估為6000萬噸左右,是原來的30倍,很難避免地拉高了國際市場的行情,黃豆也因此跟小麥、玉米合稱「黃 小玉」,成為大宗物資投資炒作的標的。所以15年來黃豆行情約從最低每英鬥(黃豆計量單位)410美分,最高出現在金融海嘯前,為1770美分,到目前約 為1300美分左右,漲幅約兩倍多。
但黃豆做成的18公升色拉油批發價,從1997年的新台幣550元到目前為止臺糖18公升色拉油報價賣720元,漲幅約三成。跟原料黃豆的 漲幅相比,我們不能說:台灣色拉油價格貴。而且也因為量大的色拉油,讓其他油品維持相對的低價,所以食品油廠說:色拉油是賠錢在賣的。
市場開放的好處是,越透明的產品越低價,色拉油殺到無利可圖,不過市場再怎麼自由化、再怎麼競爭,殺頭的生意有人願意做,但賠錢的生意是不可能有人會去做的。
靠混搭進口油!摻來摻去擠壓出暴利
食品大廠為講求規模經濟,從福壽、統一到大統益這樣的大廠,甚至臺糖,靠著大宗採購、期貨操作、船運並貨等手段,擠出獲利空間。以臺糖為例,同時採取大豆、玉米並船可節省運費,又往下垂直整合養豬,進口大豆拿來炸油,剩下豆渣搭配玉米做成飼料養豬,所以食品油可能不賺錢,但豬肉卻賺錢了。
然而大廠可以講規模優勢,甚至靠炒作大宗物資賺錢,不管食用油利潤殺到最低,所以一樣是色拉油,台灣網路賣場賣臺糖3公升裝,平均一公升46元新台幣,淘寶一線品牌5公升裝賣人民幣50.9元,平均一公升約新台幣50元,台灣其實比中國還便宜。
但問題出現了,小廠怎麼辦?方法就來了,改進口粗製油、精製油回來摻配,其中大豆粗製油原料來源與產地都是大問題,上中國的食品交易網站,赫然發現從棉花籽、棉花殼、苦茶籽、工業用菜籽油什麼都賣;大陸成了台灣粗製油的最大來源地之一,而且價格往往都比台灣大廠自己粗製還要低,甚至有的還砍半。
因此,大廠靠規模活了,小廠靠摻配活了,一直到棉籽粗製油被大統摻進了橄欖油,才驚覺原來台灣的食用油究竟被摻入了多少東西。
靠「賣健康」宣傳!調和油模糊掉成本結構
既然市場太透明不賺錢,那麼合法的摻改喊健康口號,讓成本更模糊,操作空間與利潤才能更大。
所以色拉油、玉米油可以大變身,市面上各種食用油都被摻來摻去,這是食品大廠在原料漲兩倍,售價漲三成,但股價卻可以破百元的秘密。
打開台灣食品公司的網頁,常常見到的產品介紹會告訴你:這種調和油結合了五種最佳產地珍貴油種,可降低膽固醇、穩定耐高溫、有效降低油煙。總之,就是一面倒賣你健康卻不主動告訴你成分,仔細看產品成分才會看到原來就是芥花油、橄欖油、葡萄籽油、葵花油、玉米油,其實就是最常見的植物性食用油大混搭。
然而消費者對這樣的銷售方式埋單,這就是宣傳本事了,所以類似臺糖這樣的官營事業,一樣也有芥花油、橄欖油、葡萄籽油的產品,卻不懂大混搭,甚至葡萄籽油還競爭不過別人,最後放棄自己生產,改委託給大統代工而誤踩地雷。
其實在2005年,台灣就發生了業者在橄欖油添加包括葵花油、菜籽油等其他不同成分的食用油,價格較純橄欖油低了至少三分之一,包括統一、佳格、泰山都曾賣過這樣的調和油。甚至早在大統之前,就發生了橄欖油無橄欖成分的事件。
消費者需要認清,健康只是口號,認清成分更重要。但問題又來了,食品油市場包混亂的是橄欖油,好的進口橄欖油一公升賣上千元新台幣,是色拉油的20倍。然而高價就是對嗎?
2012年歐盟自己檢查全世界最大的橄欖油生產國西班牙,竟然發現四分之一的檢測樣本不合規定,主要是成分不足,另外抽檢加拿大的橄欖油採樣,也有約三分之一的橄欖油被發現摻有菜籽油、葵花油、黃豆油等。
原來連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西班牙都這樣做。11年前發現食用油市場很難賺錢,轉型成義大利奧利塔橄欖油品油師的吳文玲說,大家都希望能夠吃到好的橄欖油,但問題是,一棵橄欖樹才能生產四公升的第一道冷榨橄欖油,或2500顆橄欖才能榨出一公升的油。
不過台灣卻到處都在標榜冷榨、甚至第一道特級冷榨,然後一公升賣3百元,還買一送一,這樣不可能的行情,大家卻都相信這是真的,或是盲目追求高價與健康,卻不問成分與來源,這樣的追高殺低心態才是造成今天食用油市場紛亂的主因。(撰文:呂國禎,商業週刊)